中新社贵阳2月16日电 中新社记者郭金超 “透风漏雨的怎么住人呢?万一遇上火灾就更糟了!这是我们的心头之患啊!”登上侗寨一栋嘎嘎作响的二层木板楼,看着残破的屋子,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不无忧心地说。春节前夕,在13日腊月二十五这天,李克强来到大山深处的贵州省黎平县蒲洞村看望贫困村民。车子在盘山路上颠簸前行,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崖,急弯一个接一个,狭窄的道路有时只容单车通行。颠簸行驶了一小时后,李克强才抵达蒲洞村。这个侗族寨子是国家一类贫困村,贫困人口超过43%,年人均收入只有2160元人民币,村里许多房子四处透风。“这是你们的家啊?”穿过村里的风雨桥,李克强走进贫困户林宪平家。他四处打量着这栋四处透风的木板楼,面色凝重。40来岁的林宪平还未成亲,与70多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家里这栋两层木板楼已破烂不堪,木板东缺一块,西缺一块,剩下的也都腐朽得厉害,地板踩上去吱吱嘎嘎响。在林家漆黑狭小的屋子里,李克强与林宪平母子围坐在火盆前拉起家常。“家里几亩地,都种些什么?”“粮食够不够吃?”“低保每月能拿多少钱?有没有加入医保?”“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吃穿住用,油盐酱醋,李克强问得很仔细。林宪平说,自己现在有低保,加入了新农合,种地的收成也能保证口粮,但家里最大的困难,是房子太破旧又没钱修整。“你带我看看!”听完李克强立刻起身。“这里透风漏雨啊!”李克强环顾四周察看房屋的危险情况,一脸的凝重。
得知林宪平平时就住在二层的阁楼,李克强不顾工作人员反对,沿着简陋摇晃的木楼梯爬上二楼,每踏出一步,脚下的木板都嘎吱作响。安全起见,仅有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和极少数工作人员登上了阁楼。“这些电线都是过去的老线,现在都不用这种电线了,而且挂在外面都是明线,一定要防止漏电,注意安全。”看着房屋漏雨处和缠绕的老旧电线,李克强眉头紧皱,忧心忡忡:“这顶上面都是漏雨的,还得用塑料纸遮着。”他对当地负责人说:“必须要改造,这要是赶上山洪、风灾,透风漏雨的怎么住人呢?万一遇上火灾就更糟了!这是我们的心头之患啊!”走出林家的木楼,李克强再次要求,一定要将蒲洞村纳入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的制度安排。站在木楼前,李克强对四面围拢过来的村民们说:“政府下决心改造你们的村寨,一定要让你们住上安全舒适的新房子,过上真正的‘新农村’生活!”
在15日离开贵州前,李克强谈起了这次“家访”:“我上他们所谓的二楼,可以说是不敢用劲。随行人员也不让上去,多几个人就塌下来了”。他说,这样的情况不仅在西部的贵州,包括我们的中部,甚至是东部偏西的一些地方,也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这是我们的心头之患,是民生之痛,还得靠发展来解决。老百姓的冷暖安危是我们工作好坏的标杆,这就要靠发展。”李克强对贵州党政官员说:“还是要弯下腰来,真抓实干,拔掉贵州贫困的穷根子,让贵州发展起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版權所有:中國徐悲鴻畫院 專用郵箱:qwa988@126.com 法人證照
总访问量:16325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