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美术馆首展“国风——中国油画语言研究展”10月1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与以往以经典性和有社会重大影响作品的组合方式不同的是,虽然是一个阐述中国油画百年演进、变迁历程的回顾展,却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油画语言风格的演变为线索,来强调油画本体语言研究的重要性,也因此受到了油画界和艺术爱好者的热切关注。
造型严谨、笔触稳健厚重,深受其时法国学院派写实油画之影响;苏俄的引进与学习,则让“马训班”学员们的创作充盈着现实与历史的主题……散落在多个展厅中的100余件或是馆藏或是从各方筹借过来的精品力作,从研究中国油画发展的几个重要的转折点“引进与起步”、“现实主义与写实方法”、“思想解放与艺术开拓”、“新世纪的探索”出发,主办方选择了李铁夫、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人、董希文、罗工柳、吴冠中、韦启美、靳尚谊、詹建俊、全山石、钟涵、闻立鹏、张祖英、闫振铎、尚扬、许江、杨飞云、罗中立、刘小东等众多艺术家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出,借此来阐述具有空间、体积、色彩、材质等基本语言的这一独立画种在表现形式上的创造和探寻的历程,从而梳理中国油画的发展脉络。
“这个展览就是要为百年以来中国油画艺术语言风格的变迁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研究史料。”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大都美术馆馆长靳尚谊表示,中国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国学子漂洋渡海、赴欧留日,把这门艺术引进中国,历经了百余年艰辛而漫长的本土化探索:早期留学生面对19世纪末传统油画和早期欧洲现代主义油画交织变化的时期,开启了探索的脚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组织较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向苏联学习,并聘请专家来中国兴学办班,开始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使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形成多元发展的生动局面。从大的方面看,一路朝向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横向开拓,另一方面深入研究欧洲传统绘画的精粹向深度开掘,油画家们开阔了艺术视野,拓展了艺术观念,丰富了油画的表现力;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进入21世纪艺术家将中国文化传承与时代审美相结合,创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文化作品,表达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情感和生活经验。
顺着时间线索一路走来,观展过程中会有种强烈的感受,回望百余年的中国油画史,既是一个不断深入研习欧洲油画传统的过程,也是一个用油画表现中国人的精神情感、塑造中华民族的人文形象、不断探求油画的东方文化审美品格的创造过程。对此,中国美协理事、《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认为,中国油画语言,毫无疑问,一方面要在造型、色彩及表现形态等方面呈现出属于这种绘画媒材属性的艺术独特性,因而中国油画语言的历史演进必然会以欧洲原发油画的历史积淀与艺术传统为研习模仿的典范;另一方面则因民族审美心理、创作方法及价值观念而对这种舶来的油画语言进行本土化的创造,形成东方民族的油画语言体系。“尤其是新时期油画语言现代性的探索,既是对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引进与学习的结果,也是油画深度本土化的再创造。没有吴冠中在《美术》杂志发表《关于抽象美》和《内容决定形式?》而引发新时期‘形式与内容关系’的一场美学思想大讨论,也就不会从当时的现实主义概念打开突破口形成后来的85美术思潮。”他说。
中国油画的现代性,在更深的层面上,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人本主义精神的探索、自我精神的放逐和个体意识的张扬,由此而对比观照现今美术界,各种风格流派、观念思潮已然广收并蓄,但问题却随之而来。“似乎欧洲已有的我们都已具备,甚至他们没有的我们也在实验”,采访中,中国油画的迅猛发展令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大都美术馆副馆长张祖英也有些许不安,更对于“艺术作品画得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观念,是想法!”这样的言论甚为担忧。
“优秀艺术品必然蕴含精神追求在其中,但深刻的精神表达也只能熔铸在艺术的审美表达之中,‘观念艺术’不具备艺术表现能力,只能沦为图解或宣传,取消绘画艺术语言本身,导致艺术能力的退化。”张祖英说,莫言曾引用海明威的话“一生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个性艺术语言的重视不能只局限于技法层面,重要的还有对艺术对象包括所处社会的观察和研究具有独特的视角,从而进一步深化精神表达,“在艺术语言上不断创造和发展是所有艺术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其生命存在的理由,是对艺术水平衡量的标准,也就是形成艺术魅力的根本。而忽视油画艺术语言能力的掌握,犹如取消这门艺术存在的必要”。
从艺术史角度而言,回顾是为了当下。“冷静看,我们的油画艺术在品质和深度上与欧洲传统精华还有相当距离,犹如平底锅里的发面饼,虽然铺满锅底,其中却满布空洞,显然在此基础上难以盖起高楼大厦,从长远来看,切实加强本体语言研究,对其涉及精神表达和艺术技法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应作为近期研究的重点。”张祖英说,这也是举办此次展览的初衷所在。
版權所有:中國徐悲鴻畫院 專用郵箱:qwa988@126.com 法人證照
总访问量:169524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