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最近召开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强调,要树立新观念、确立新目标、采取新举措,以更大勇气和智慧把文化改革发展推向前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一、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形势
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文化建设开创了新的局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文化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站在新的起点。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文化体制改革深层次拓展、大力度推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攻克文化发展难题,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央确定的阶段性改革目标如期实现,出版、发行、电影、电视剧、广电传输和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等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基本完成,有效解决了文化市场管理职能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广电传输网络和出版物发行网络省内整合基本完成;全国共核销事业编制近30万个,注销事业单位法人近7000家,涌现出一批销售额超百亿的骨干文化企业。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初步建立,2012年,全国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7.5%、98.2%,基本实现每个乡镇和社区有综合文化站、村村有农家书屋,保证每村每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公共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美术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2004年以来文化产业年均增长23%,据初步测算,2012年产业增加值有望突破1.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3%。总体来看,文化领域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转变,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为进一步深化改革集聚了强劲势能、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文化繁荣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生活总体实现小康,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满足文化需求,改善文化民生,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已成为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方面,这也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深化改革的新理念新论断,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大后,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全局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也为文化领域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进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认识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文化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已经达到,但深化改革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改革仍然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劲动力,必须坚定不移把文化体制改革推向前进。我们领会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跳出文化看文化,既要注重自身的特殊性,又要注意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相衔接,实现各领域改革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我们理解到,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要通过深化改革继续破解制约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难题。我们体会到,当前文化体制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一样,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需要攻克的是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敢啃硬骨头、敢于闯难关,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实现新进展。
从文化改革发展实践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面临许多新的问题。经过长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文化的整体规模、整体实力明显提升。目前,我国文化发展已进入攻坚期、关键期,除了有老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更有深层次的新问题不断涌现,改革的难度更大、任务更重。如何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解决好资源整合、结构优化、科技含量等制约文化发展的问题,已经成为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重大课题;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后,如何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如何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宏观管理体制和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迫切需要我们去解决;文化事业单位分类以后怎么改革、怎么提高服务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依然面临提升质量和效益、增强总体规模和实力的重大任务;文化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职能和界限不清晰的情况还很多,政府在一些领域管得过多、在一些领域管理缺位的现象依然存在,等等。这些问题要解决好,必须通过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冲破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按照“加大力度、巩固提高、深化拓展、攻坚克难、科学发展”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加快转变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提高文化宏观管理能力。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强调,必须下更大决心、以更大力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完善综合文化行政责任主体,推动政府职能更好地转到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推动政府实现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综合管理。要探索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
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只是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要加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突出文化企业特点,推动已转制的文化企业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创新水平。要把转企改制与资源重组结合起来,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文化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优势产业门类集聚,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要选择一批改革到位、成长性好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加大资金、项目、资源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尽快做大做优做强。
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市场是一个关键性因素。要积极发展文化产品市场,大力培育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市场,打破市场分割,健全网络流通,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加快培育资本市场,促进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对接,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加快培育产权市场,加强对文化产权交易的管理,完善无形资产评估机制,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依法进行股权、版权、商标、品牌等方面的交易。
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要按照中央要求,突出文化行业特点,与文化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相衔接,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有效形式。要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采取先行试点的办法,推动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决策和监督机制,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使用效率。推动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推动一般时政类报刊社、公益性出版社、代表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文艺院团等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按照全覆盖、保基本、促完善、可持续的要求,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贫困地区倾斜,加快形成文化服务均等享受、文化发展同步推进的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格局。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实用性便利性,完善设施、丰富内容、改进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之间有效对接,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建成”,又“用好”。加强工作效果评估,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的评估求取更大的工作效果。
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大力推进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业态创新,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加大政策法规保障力度,进一步解决好财税、金融、土地支持等重要问题,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强文化创意创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努力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提高文化走出去水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要求,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鼓励文化企业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国外受众易于接受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译制、推介等方面扶持,推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民族文化品牌。积极探索以文化企业为主体走出去的途径办法,发展壮大一批外向型文化企业,加快形成文化出口竞争新优势,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版權所有:中國徐悲鴻畫院 專用郵箱:qwa988@126.com 法人證照
总访问量:16320434 |